传奇女教育家培养出无数精英伟人追随者120年不断她用一生活出了教育本来的样子!发布日期:2024-09-19 浏览次数:

  又到了每年的招生季,家有升学娃的家长们在这段时间肯定没少跑学校,同样作为一位家长,艾老师最近也去了不少学校和机构。在找学校的这段时间里,艾老师发现“蒙台梭利教育法”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各个学校和机构的介绍页上,在经过这些年众多教育法大PK之后,“蒙台梭利教育法”还是屹立不倒,稳坐“最热门教育法”之首!

  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全球各地已有8000多所专门的蒙氏学校,以及14000多家或多或少地应用着蒙台梭利教学方法的普通学校,如果算上私人机构,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再刷新好几倍。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理念是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具有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并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在探索中获得的喜悦与成就感,并形成自信、积极、独立、主动的正向性格特质。

  简单说来,也就是自驱力、学习环境、兴趣主导等, 这些正是当下学校和教育中极力追求和强调的!想到蒙氏教育法诞生于120年前,艾老师不得不给创始人玛利亚·蒙台梭利的超前视野点赞了。

  然而,这还不是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全部,她自身的求学、社会地位的抗争、教育研究......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都能成为传奇故事!

  这不,为了让更多人走进这位亮点女士的一生,英国和意大利两国分别推出了玛利亚·蒙台梭利系列传记纪录片《玛利亚·蒙台梭利》、《玛利亚·蒙台梭利:为了儿童的生命》等,以影像的方式告诉大家,蒙台梭利女士杰出的不止是教育法,她的这一生都活成了后世楷模!

  1870年,意大利东部港城安科纳,一个女婴降生在一个由政府官员与家庭主妇组成的中产家庭。虔诚的基督徒父母,以圣母的名字为女儿取名为玛利亚,也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蒙台梭利。

  当时的大学教授,甚至会发表这样的研究成果:“由于女性的大脑比男性小,因此女性并不适合进行学习。”相比之下,她们更适合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成为主妇就是既定的宿命。

  在如此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蒙台梭利是不幸的,因为她注定会遭遇许多世俗的桎梏;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位成长于书香门第、相对开明与有主见的母亲。

  当蒙台梭利的父亲深信女儿的将来就是嫁人,在事业上顶多成为一名教师时,母亲却发话:

  在母亲的影响下,蒙台梭利并不认同主流思想下女性应有的人生轨迹,她热爱读书,热爱钻研,并不顾父亲的反对,执意念了技术中学,成为全校仅有的两个女学生之一。

  之后,蒙台梭利又再次挑战了一家之主的父亲,在父亲看来,让女儿出去上技术院校,已是破天荒的宽容与特许,结果女儿还要得寸进尺去学医,要知道,当时的意大利根本就没有女医生,医学院完全是男人的主场。

  但女儿坚持要进医学院,甚至撇下一句话,宣告自己死活都不会做那些所谓女性应该做的职业。

  拗不过女儿,父亲妥协了,1890年,蒙台梭利以优异成绩进入了医学院。那一年,意大利仅有132名女性进入大学,其中绝大多数学的都是“未来好嫁人的专业”。

  过了父亲这一关,蒙台梭利并没有就此得解放,进入大学,她需要面对的是更大的非议和歧视。

  在大学里,男生会用或警觉或玩味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学院里仅有的女学生,有人吹口哨“你是来找丈夫的吗”,空气里弥漫着嘲讽与不屑。

  在当时,医学这个被视作男性专属的领域中,一个女人的出现,让他们深觉给专业蒙羞。她被强制要求必须要所有男生入座后,她才可以入座;课堂上,总有人故意挡住她的视线,制造障碍,让她看不见教授的板书;小组作业中,她也总是被孤立的那个;人体解剖课,面对的尸体,同学和教授以“不合礼仪”等荒唐的理由,“请”蒙台梭利离开教室,到最后,她不得不等到夜深人静之时,一个人跑回实验室,研究人体、练习解剖。

  同学的排挤,还有家庭的压力,好几次蒙台梭利想要放弃,在又一次沮丧中,蒙台梭利偶遇了一个罗马街头的乞丐小孩,她观察这个孩子虽然衣不蔽体、浑身脏污,却聚精会神地玩着一小张红纸,好像那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

  这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蒙台梭利,她从这个孩子的专注、认真与好奇中获得了鼓舞,人类,尤其是儿童是多么的神秘和富有潜力,她希望能继续作为一位医学生,更深地了解人类,剖析人类的行为。

  就这样,蒙台梭利一路在医学领域读到了博士,从1890年到1896年,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成为了罗马大学第一个医学女博士,也成为整个意大利第一批女博士之一。

  她成了当时唯一一个持有执照并配有助理的女医生,在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成果,并在罗马大学医学院教授课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蒙台梭利是当之无愧的学霸级女神。

  如果她后来没有成为教育家,历史上也许会多一位名垂青史的医学家,然而,就像是命中注定那般,蒙台梭利在一次偶然中遇见了一群孩子,这群孩子成了牵引着她走进教育事业的缪斯。

  医生事业的前期,蒙台梭利被指派到罗马大学精神病院工作,在这里,她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孩子。这些孩子大多都是孤儿,还被认定有智力障碍,他们的生活很单调,没有人在乎他们的心灵以及真正的需要。蒙台梭利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发誓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起码,要帮助他们找回尊严,找到在这个文明社会里基本的位置。

  她联合另一位精神病领域博士,为这些精神病院的孩子们开设了一个康复项目,一开始,他们的确尝试着使用医疗手段,但到头来却收效甚微。

  就在此时,蒙台梭利想到,对于儿童们来说,最重要的或许并非治疗,而是教育。她也观察到,这些孩子虽然看着愣愣的,但在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却异常专注。这让她突然想起了那个在街头专心玩纸片的乞丐孩子,仿佛一道闪电击中了她——任何孩子,是否本身就具有主动探索并沉浸于此的专注性?

  那么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完全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天性,帮助他们成长。

  于是,蒙台梭利潜心开发了一套很像玩具的教具,将拼写与数理能力的锻炼融入其中。在项目中,她引领着孩子们沉浸在各式各样有趣的教具中,带着他们触摸并感受每一个字母与数字,当其中一个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孩子顺利摆出她的名字时,她几乎喜极而泣,她做到了,或者说是教育做到了!

  带着蒙氏教育方法的雏形,蒙台梭利将这些被认为智力障碍的儿童们带入了意大利国家考试的考场,她谎称这是一群正常孩子,想要看看在蒙氏教育法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和接受传统课堂教育的孩子们相比,是否会有不同。

  结果,蒙台梭利的方法胜利了,这些别人认为是非正常的儿童,在考场上获得了比聪明孩子更好的成绩,通过教育,这群孩子如获新生。

  这次比赛让蒙台梭利一下子走红了,但是之后她遭遇了情感和心灵的双重打击,爱人离她而去,她迫于社会压力,只能将偷偷生下的儿子送到乡下。

  但家庭的变故没有将她打倒,看到自己和儿子的处境,她更加坚定了教育改变社会的决心。她回归校园,用了三年时间钻研了大量教育学书籍,又让自己成为了一名人类学教授。

  随后,她受到官员的邀请,在罗马圣罗伦佐贫民窟,为穷苦儿童筹建“儿童之家”,将起初摸索的蒙氏教育法改进完善并应用在贫民窟孩子的身上,在这一次的探索中,她发现了另一个规律:最好的学习,就是通过儿童自发的探索。

  贫民窟的顽劣孩童,又一次在蒙氏教育法的熏陶下变得遵纪而有礼,好学而慎行。传统的僵化填鸭式课堂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应孩子需要、尊重孩子个性的教学环境。

  在教育探索中,再次获得成功后,1909年,蒙台梭利开始着手出版并翻译相关的教育方法书籍,开设培训中心培养新一代蒙氏教师,这些教师又带着蒙氏理念去了亚洲和北美。

  在美国,蒙氏教育受到了巨大的欢迎。1913年,全美就已经有了超过100家蒙台梭利学校,其中还有一家位于白宫的地下室,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千金一手创办。之后,美国也成了蒙氏教育的积极传递者,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市场上很多蒙氏机构来自美国,不了解其中背景的,可能以为蒙氏教育创生于美国,而不是真正的诞生地意大利。

  蒙氏教育在全球广传,蒙台梭利也被奉为教育界的先驱。但是她的事业又遭遇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因为不愿意与独裁者墨索里尼合作,她被迫流亡,她去了印度和荷兰,为当地孩子开办了蒙氏学堂,尤其是在印度,蒙台梭利带来的“趣味教育”至今影响着当地的孩子们。

  1952年,81岁的蒙台梭利在荷兰逝世,但蒙氏教育却至今广传于世,它在教育界的火热,依旧是现象级的存在,从蒙氏教育中走出来的优秀孩子成千上万。接受过蒙氏教育的伟人也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艺术家到演员,从媒体权威到王室显贵,从大型公司的创始人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处处可见蒙氏学子的身影。

  很多伟人不仅自己接受了蒙氏教育,还把子女送到蒙氏学校接受蒙氏教育。如美国好莱坞著名电影演员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著名心理学家及作家约翰·布拉德肖、国际顶尖的旅美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等等众多知名人物将自己的子女送到蒙台梭利幼儿园就读。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以及好莱坞著名演员迈克尔·道格拉斯也都选择将其子女送入蒙台梭利学校。

  在看了蒙台梭利纪录片后,艾老师由心而发地佩服这位勇于打破桎梏,追求梦想的女士。

  她与教育之间有一种冥冥之中的联系,她自己亲身经历了教育的硕果,才会在遇到困难儿童时,第一时间想到用教育解决问题,而当她在日后用教育治愈很多灵魂受伤的孩子时,她一定也会反过来感谢曾经努力读书的自己。

  然而,在伟大的蒙氏教育中,传奇的不止是蒙台梭利,还有一位伟大女性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蒙台梭利的母亲。在那个年代,多数父母都仅关注女儿婚姻价值的时候,她的母亲却告诉女儿,走出传统家庭的框框,去接受教育,女人的价值不只是在家庭中才能体现,有一份出色的工作和事业,这同样也是女人的成就。

  母亲给少年女儿的劝勉,一直激励着蒙台梭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她成了医学院唯一的女学生,她还考上了博士,还成了当时少有的女性医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切前期的经历都成为了她最终用教育改变一个时代孩子未来的的铺垫。

  身为一位家长,又是教育行业中的一员,艾老师觉得,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及蒙台梭利个人的成长故事里,真的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了,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三个给予艾老师启发的方面:

  包括蒙台梭利自身,还有她对精神病院、贫民窟的孩子的态度,蒙台梭利从来都是以一种很具有前瞻性的视野来看待事情。当她的父亲阻止她去读书时,她坚持读书是自己的未来,将自己囿于传统家庭之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对被人们抛弃的孤儿和智力障碍孩子,她相信孩子是有潜力的,只要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去教育和培养,这群孩子同样能有很美好的未来。

  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父母同样要以成长的思维教育孩子,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习,灵敏地把握时代的趋势,相信孩子的特别,不照搬硬套各种教育理论,而是从孩子自身的特色出发,找到合适他们的方式,静待孩子成长。

  蒙氏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环境创设,让孩子主动去学习,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自驱力培养。教给孩子能力,而非单纯书面知识,不填鸭式硬灌理论,多花时间找到孩子的兴趣点,用兴趣带动孩子自学,自我成长。

  在蒙台梭利的人生中有两次很重要的转折,一次是在她即将放弃学业回家时,她看到了那位在路边玩纸的小乞丐,尤其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好奇;第二件事是,她用教育救助了精神病院被抛弃的孩子,这为她打开了教育家的大门。

  而深究这两件事的发生,都离不开蒙台梭利善于观察世界和人类的习惯,以及对孩子对社会的同情和爱心。

  在教育中,我们很多时候将好成绩与教育联系起来,但事实上,教育不仅是教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勇敢、有信心、爱心的人。光成绩好,那是远远不够的,懂得改变环境、帮助他人,这才是一位真正的精英。

  关于蒙台梭利的传记书籍还有纪录片有很多,推荐各位爸爸妈妈找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相信艾老师,你能收获的远比你想象的更多!

  1.乘风破浪!中国首位女舰长,开挂人生征服撒贝宁“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的”:不设限的人生有多爽?

  2.海啸级后浪!“天才少年”曹原又发论文了!25岁5篇Nature论文,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锤?

  3.人间快乐密码?搬空房间、吃临期食物、拒绝消费,她的低欲望生活全网盛赞!

  4.有钱有名就快乐?75年追踪724个人,哈佛大学研究表明:幸福指数极高的人,都有这个特点!

  5.又一部刷屏泰国电影~“小老板海苔”创始人的故事,白手起家,19岁成亿万富翁!孩子的职业教育有多必要?

  6.寒假必看!BBC出手的这部儿童科学实景纪录片,揭秘万物运转背后的秘密,保管孩子看得直呼太神奇!

  7.看哭!他蹲守墓地23年,却被央视捧上热搜,还上了神综《国家宝藏》:赤子之心可抵岁月漫长

  8.10年过去,那个“卖肾买IPhone4”的17岁高中生,如今怎样了?

  9.留学还值得吗?2020年海归数猛增!求职期望月薪8000-15000元,金融/互联网/教育行业扎堆......

  10.赚光了网友眼泪!《山海情》白崇礼校长原型人物是他!20年大山深处执教,换来孩子们走出山区......

  文章由IEIC国际创新教育(IEIC_committee)综合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须注明:文章转载自IEIC国际创新教育(ID:IEIC_committee),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官方订阅号,定期更新教育创新领域最新资讯。

  国际化学校开放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围等,能够帮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亏损200多万美元!潘石屹的太太向时代低头,800多平米纽约豪宅割肉卖了

  小米再掀波澜!全新三折叠屏手机专利曝光,相机布局采用水平设计,与华为同款设计

  欧冠最意外神队:日本3星闪耀,导演5-1屠杀,差点10-1,32年神迹

  小米 Redmi Note 14 系列邀请函:又跌落又浸水,小金刚搞花活

  9888 元,HTC VIVE Focus Vision 头显国行开启预售

  抗摔防水新高度!Redmi Note 14 Pro系列成为蓝天救援官方合作用机

  天玑9300+下放!iQOO Z9 Turbo+官宣:性能爆表 续航爆表

  罗技G915 X LIGHTSPEED键盘首发1399元起:矮轴设计、1000小时续航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


本文由:金年会母婴用品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