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提高人体免疫力?如何合理补充营养素?专家建议:消费者不要擅自服用,应先询问营养师
新冠疫情之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方面的需求,从日常饮食到体育锻炼,消费者对自身的健康状态和免疫功能的重视逐渐加大。与此同时,关于如何提高免疫力,如何合理膳食,如何补充营养素等问题也成为消费者关注重点。除去日常膳食摄入,普通消费者有必要常规服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各种膳食补充剂吗?业内专家认为,膳食补充剂种类众多,用途各不相同,还没有一个统一一致的原则可供参考。使用时要因人而异,要结合饮食和身体状况,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平均每人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而且各类食物需达到均衡标准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尽管知道可以通过日常膳食补充每日所需的营养,但平时工作忙,经常熬夜加班,三餐根本不定时。身边还是会准备点维生素嚼片、钙片、褪黑素之类的保健品来‘安慰’自己。”从事视频剪辑包装行业的王女士向记者介绍。
生活中,与王女士一样的人不占少数。他们也或多或少都在“养生”之路上探索,通过一些膳食补充剂来改善膳食模式。据天猫国际数据显示,1—5月,其整体海外膳食补充剂大盘较去年增长约20%;而个别营养补充剂品类增长甚至达到50%—100%,例如市场上大热的维生素C和益生菌。而天猫“6·18”数据显示,在1小时成交额同比增长排行榜中,眼部保健同比增长4126%,蛋白粉同比增长751%,氨糖软骨素同比增长749%,维生素同比增长387%,钙镁锌同比增长280%,呈现出行业井喷式增长趋势。
7月13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膳食补充剂,不少标称可以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C、益生菌,改善睡眠等功能的产品月销量显示过千。在某品牌褪黑素胶囊产品评价页面,不少消费者提出,“网上购买方便”“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很不错”“药店推荐购买的改善睡眠产品”等。该店客服向记者介绍,其产品是针对人体内松果体素的减少或缺失进行补充,调整到运行正常,诱导睡眠,醒后精力充沛。平常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大大改善睡眠质量。此外,该客服还提到,近期不少消费者向其咨询可食用年龄,多在27岁左右。
有行业人士分析,新冠疫情下,消费者对于营养补充剂产品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其中不乏疫情前对营养补充剂产品持观察态度的年轻消费群体。在销售渠道方面,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消费者群体已经开始由传统线下渠道向线上转移,各群体都在积极地适应疫情下的销售新模式。
此外,6月30日,在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举办的全球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线上交流会中,国际膳食补充剂联盟执行理事Simon Pettman介绍了保健食品的新关注:更高水平的营养、消费者对特殊营养的需求。他提到,膳食补充剂的市场呈现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线销售模式,并且膳食补充剂迎来了更多新的消费者。
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日渐活跃的膳食补充剂是什么呢?这类产品又有何特点?人人都可食用吗?
记者在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中查询膳食补充剂并未搜索到相关标准。有专家介绍,膳食补充剂,又称营养补充品、营养补充剂、营养剂、饮食补充剂、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等,是指口服的含有补充膳食成分的产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纤维素等多种成份,不以补充能量为目的,是日常膳食的一种辅助手段。
据了解,膳食补充剂这一概念主要源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公布的《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这类产品也多以国外品牌为主。在上述线上交流会中,美国天然产品联盟主席Loren Israelsen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消费者消费模式发生巨大改变,消费者也越发将服用膳食补充剂视为健康管理的一种选择。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也谈到,疫情的到来提高了人民对营养和健康的重视,使得食品的安全和食品的营养化成为产业关注点。“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品类是健康需求的首选,运动营养、肠胃营养等增加明显。
尽管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眼部健康、消化功能和睡眠质量的种类大受消费者欢迎。但这类产品并不是人人都需要“补”,“补”也并非自己决定。记者注意到,2019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科学共识科学普及版》中提出,对于营养素缺乏的个体,补充营养素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同时应积极采取膳食改善措施,包括选择强化食品、营养素补充剂作为营养素补充的来源,以弥补不足、纠正营养素缺乏状况。但对于确定自己膳食是否满足营养需要,需经过膳食、营养状况指标和体征等来评估。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通过膳食满足营养需要的个体,应咨询营养专业人员(营养师、营养专家或医生),合理进行膳食调整或营养素补充,预防营养缺乏。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时候,还是需要补充一些膳食补充剂的,如怀孕哺乳者、术后恢复者、婴儿、运动员等工作性质特殊的人,或食物过敏、素质主义者等饮食有限制的人群。不过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量、吃多长时间,最好请医生把关,不要擅自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