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由红细胞感染疟原虫属原生动物寄生虫引起,这种寄生虫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目前共有五种最常感染人类的疟原虫,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疟疾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是非洲流行疟疾的主要病原体,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率最高的疟原虫。
诺氏疟原虫主要感染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疟原虫,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的森林地区出现。蚊子将寄生虫以一种称为子孢子的形式注入皮肤和血液中。它们进入肝脏,在那里它们成熟并繁殖。然后成熟的寄生虫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引起疾病。
大多数情况下,疟疾通过蚊虫叮咬的形式传播,也可以通过输血、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 2022》,2021 年全球疟疾病例总数为 2.47 亿,死亡病例为 61.9 万例。从 2017 年到 2021 年间,新发病例数从 2.37 亿人增加到 2.47 亿人,复合年增长率为 1.0%。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疟疾新发病例数将达到 2.60 亿人,2030 年将达到 2.65 亿人。
1820 年,法国化学家Pierre Joseph和药学家Joseph Bienaimé Caventou从金鸡纳树皮分离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并将之命名为奎宁。随着科学家对抗疟药的不断改进,衍生出以奎宁等为代表的芳、杂环甲醇类,以氯喹等为代表的4-氨基喹啉类,以及以阿莫地喹等为代表的杂环氨酚类抗疟药。它们的出现让疟疾不能再肆意伤害人类,但随着该类药物大量长期使用,疟疾的耐药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此时,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小组发现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
目前疟疾以防治结合为主,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缓病情并减少死亡。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ACTs)是当前 WHO 的推荐方法。虽然氯喹、青蒿素等经典药物取得了治疗疟疾的巨大成功,然而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恶性疟疾对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等药物出现了广泛的耐药性。
虽然 ACTs 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近年发现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许多地方,出现了疟原虫的青蒿素耐药性,另有报道也发现在某些地方,疟原虫对 ACTs 疗法搭配药物的耐药性有所增加。因而开发新型抗疟药物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和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17-2022 年期间,全球疟疾治疗药物市场以 3.8%的复合年增长率从 8.28亿美元增至 9.97亿美元。该市场将以 5.3%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预计于 2025年达到 11.64 亿美元。未来,疟疾药物市场将以 3.7%的复合年增长率保持增长,有望在 2030 年达到13.95 亿美元。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